6月27日下午
伴随着一阵
急促的救护车声音
69岁的李叔叔
在家属的陪同下
由120急救车送入
江西省胸科医院
(南昌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患者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及重症肺炎的双重压迫下
生命濒危......
患者患有慢阻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已经10余年,长期依靠吸氧及解痉平喘治疗,并反复入院多次。2025年6月初,患者开始出现畏寒、发热等症状,后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慢阻肺伴有重症肺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此次又合并重症肺炎,尽管经当地医院积极救治,病情仍旧危重。
慢阻肺患者一旦合并重症肺炎,治疗难度显著增加,死亡风险极高。慢阻肺患者由于肺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如气流受限、肺气肿、黏液高分泌),呼吸系统储备能力低,而重症肺炎会进一步加剧呼吸衰竭并诱发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且因气道慢性炎症的存在,呼吸道修复能力差,易病情加重,危及生命。
家属为博一线生机,将患者转入江西省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治疗。患者入院时咳嗽不止、呼吸困难、发热(体温最高39.5℃),且血氧含量低(吸氧3L/min),病情凶险万分,若不能及时中止病情进展,生命随时可能走向终结。
科主任张爱妹接诊了患者,经详细检查后,医护团队为患者制定了“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
COPD管理及呼吸支持:除强化解痉平喘治疗外,治疗过程中在吸氧基础上升级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辅助通气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耐受、人机对抗等情况,通过调整呼吸机参数,优化呼吸支持治疗。
积极控制感染:在初始经验性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为精准治疗,张爱妹同家属充分沟通并获得知情同意后,在合适时机为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及镜下气道廓清治疗,并亲自护送患者往返病房,同时根据病原学结果调整治疗。
并发症风险及处理:兼顾气压伤、深静脉血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在科室团队的专业救治及精心护理下,患者病情开始稳定,逐渐脱离呼吸支持,并尝试转换为普通氧疗(鼻导管),逐渐开始床边康复,治疗用药逐步替换为口服药物。入院两周后,患者病情改善,顺利出院。出院时患者家属送来了锦旗,并难掩感激之情地说道:“入院时我们都很绝望,没想到还能康复出院,真的太感谢了。医务人员把患者当亲人一样对待,让我们特别感动!”
温馨提示:近年来,慢阻肺的诊治已得到了高度重视,但对慢阻肺合并症的关注度尚有待提高。慢阻肺并非单一的疾病,它不仅损伤肺组织,同时还会损伤包括心脏、骨骼、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肺外器官和组织,这些并发症是威胁生命的“幕后黑手”,会增加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增加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因此,慢肺阻患者平时一定要坚持规范治疗,并做到合理膳食、积极戒烟、适当锻炼、保持良好心态,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各种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