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
大S的家属通过社交媒体
证实了大S在日本旅游期间
因流感并发肺炎不幸去世
年仅48岁
今年冬季,流感肆虐
身边不少人都患上了流感病毒
那么流感真的那么可怕吗?
让我们来看看
流感和感冒,虽一字之差,却大不相同。感冒是宽泛的大白话的概念,医学上称上呼吸道感染。
流感一般是指流感病毒感染,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特别是对于存在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很可能发生炎症因子风暴,导致炎症急剧加重,威胁健康。
流感可能引发的并发症有:
1.肺炎:这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流感病毒可直接侵犯肺部,导致原发性流感病毒肺炎,严重时还会继发细菌感染,引发细菌性肺炎,患者感染后会出现剧烈咳嗽、严重呼吸困难、持续性或反复发热,甚至咳出带血或脓性痰液。
2.支气管炎:病毒会刺激支气管黏膜,引发支气管炎,表现为持续性咳嗽、咳痰,严重时痰液黏稠,难以咳出。
3.心肌炎:流感病毒可以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导致患者会出现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
流感来袭这五类人群需要格外注意!
1.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感染流感病毒后极易合并支气管肺炎、喉炎、中耳炎、扁桃体炎等。尤其是年龄小于2岁的儿童,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
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和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感染流感后病程较长,症状较重,容易引起病毒性肺炎,甚至导致呼吸衰竭。
3.慢性疾病患者
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血液系统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这些患者由于基础疾病的影响,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4.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30的肥胖者
肥胖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对病毒的抵抗力下降。
5.妊娠期妇女和围产期女性
由于生理变化,免疫系统受到一定影响,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出现重症。
确诊流感后如何科学应对?
1.抓住黄金治疗期
发病后48小时是流感治疗黄金期,此时病毒复制活跃,尽早用上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能够尽早改善症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传染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都是处方药,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自行用药可能造成肝肾损害。
2.好好休息是关键
除了及时治疗,患流感后最重要的就是好好休息、避免劳累,同时要注重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健康人群而言,如果感染流感后症状较轻,可以先居家观察 3 天,若症状没有改善,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而高风险人群一旦感染流感,则需立即就医。
怎样才能有效预防流感?
1.尽快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对于6月龄及以上且无接种禁忌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应每年按时接种流感疫苗。
2.做好个人防护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或借助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以此阻断病毒经手传入口腔、鼻腔或眼睛。
外出进入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时,注意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务必用纸巾或肘部捂住口鼻,随后及时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当流感患者与照顾者近距离接触时,双方都应佩戴口罩,家庭成员在患者康复前,也应尽量保持距离并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