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分的病房内,格外的安静,时钟滴滴答答指向了四点。今夜我值班,照例,这个点,我要去巡视病房了。
“怎么了,张大爷,您怎么没有睡觉,是哪里不舒服吗?”某床张大爷此刻独自坐在床头,默默不语。出于职业的敏感性,我顺手打开了床头灯,只见他额头面颊处斗大的汗珠一个个往外冒,还伴有轻微的肢体震颤。回想起张大爷一个月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心下道:不好,一定是发生了低血糖!我立即取来血糖仪为张大爷测量:2.9mmol/L,低血糖!“张大爷,床头柜里有没有糖块或者其他含糖份的食物?”我一边询问一边打开他的床头柜寻找,找到了一些糖块,给张大爷吃下。事后,张大爷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丫头,那时候我做了噩梦醒来,不愿说话,家人又不在身边,我以为坐起来休息一下就好了,哪知道这是发生了低血糖,是你救了我啊!我现在也很纳闷,我的血糖一直偏高,怎么会发生低血糖呢?”
科普啦!大家坐好了,拿小本子做好笔记啦!
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了,而且这种情况在糖尿病人中是非常常见的。正是因为人们一直关注高血糖,导致低血糖很容易被糖尿病人忽略,其实糖尿病低血糖不但常见,而且也会对身体造成各种的伤害。
轻度的低血糖会让交感神经兴奋,如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饥饿感等症状,另外在情绪方面也会出现烦躁不安、言语异常、注意力下降,持续性的严重低血糖会引起意识丧失,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伤;也可能导致心律不齐、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换句话说,如果说高血糖的危害是以年来计算的,那么低血糖的危害则是以小时甚至分钟来计算的。
被确诊为糖尿病后,要长期服用降糖药,降糖药的使用不当常是导致低血糖的主要原因。 例如:由于活动量增加又没有及时加餐,或者外出活动没有按时吃饭,以及食欲减退、饭量明显减少等情况下,没有酌情减少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用量而发生低血糖反应。又如,注射较大剂量胰岛素的病人,在胰岛素作用最强的时候,没按需要加餐。再如,有些糖尿病患者在遵医嘱服用降糖西药的同时,又听他人的劝说,自行加服了降血糖的中成药,或者又去找中医师开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汤剂,这样使中药和西药的降血糖作用叠加在一起,使血糖降得太低,导致低血糖。总之,2型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认识低血糖的症状和成因,积极地防治。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发生低血糖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在夜间熟睡时,不仅家人无法发现,患者自己也浑然不觉,极易导致生命危险。
夜间发生低血糖常常与患者使用降糖药不当有关。例如,当晚餐前注射混合胰岛素时,晚睡前没有加餐;或晚睡前注射普通胰岛素后,忘记了少量加餐,可出现夜间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以下线索来判断自己有无夜间低血糖:夜间睡眠时有无噩梦、出汗、甚至汗出湿衣;清晨起床是否觉得很疲劳,是否还有头痛。如有上述症状应怀疑有夜间低血糖的存在,应在次日凌晨2-3点检测血糖,以尽早发现低血糖,及时治疗。
那么,低血糖时该怎么做呢?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都在医院以外的地方,且一旦出现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常处于一种极度紧张、惊慌的状态,见了什么抓什么吃,一顿囫囵吞枣,结果吃过量了,血糖一下子又蹦高了;也有患者吃了几轮东西了,症状还是没有缓解,低血糖还是没有纠正。
3个“15”很重要!
第一个“15”:立刻补充15克碳水化合物。
什么东西含有15g碳水化合物呢?一些患者会备有巧克力、饼干、牛奶或者面包在身上以防万一。可是上述食品并不能快速升高血糖,那我们选择怎样的食物呢?
第二个“15”:15分钟的等待时间。
我们需要等待15分钟再次测量血糖。
第三个“15”
上面15分钟等待过后测血糖若仍然低于3.9mmol/L,则重复给自己15g碳水化合物,这就是第三个15,也就是重复第一个步骤。
若症状30~45分钟后或上述3个循环处理后症状仍没有缓解,血糖依旧<3 .9mmol/l,则应尽快就医。
若症状改善,离下一次进餐还有1小时以上,则可进食一些作用时间较长的碳水化合物,如2块饼干、1片40g全麦吐司、200~300ml纯牛奶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到了进餐时间,则正常进餐,但要提醒的是这一餐必须含有碳水化合物。
很多患者对低血糖的恐惧,可能会导致其停止降糖治疗,从而阻断血糖控制达标。长期的高血糖,可引起心、脑、肾、眼、神经等损害,严重可出现高渗性昏迷、电解质紊乱、酮症酸中毒等。这里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们,即“平稳降糖,安全达标”。也就是说,降血糖既要安全又有效,既要使血糖长期控制到接近正常的范围,又要避免因血糖下降过快、过急而导致低血糖或其他严重事件。
糖尿病患者们四个日常须知:
第一、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定量规律进食。
第二、坚持规律性治疗。
第三、按时复诊,根据医嘱用药。掌握各种胰岛素的特点及正确的注射方法。
第四、养成良好的自我血糖监测习惯。如血糖不稳定的时候一天监测七次血糖。即三餐前、后及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