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省胸科医院微信服务号

扫一扫关注医院订阅号
健康教育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医护天地  >  健康教育  >  正文

【养生】三伏天原来要“热养”,中医4个养生妙招,祝您安然度夏

更新时间:2024年07月26日 09:44点击次数:

“一年养阳看春夏,春夏养阳看三伏”。在三伏天,人体阳气升散,气血运行旺盛,皮肤温度和湿度最大,容易出汗导致气虚、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因此,中医认为,三伏天正是养阳驱寒、治已病、防未病、调养阳气的最佳时机,人体应该顺应天时进行适当的养生。

三伏天闷热、潮湿,人体容易被湿邪侵袭。多食用健脾化湿的食物,比如红豆、绿豆、薏米煮粥,荷叶、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生姜切片煮水,但需注意绿豆性寒,脾胃虚寒、体质虚弱者不能过多饮用。此外,还需注重祛湿排毒,通过按揉足三里穴,用藿香、佩兰等中药泡脚等方式,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让身体更加清爽和舒适。

高温高湿的三伏天,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人们在夏季多喜食冷饮,爱吹空调,时间久了容易中气内虚导致疾病发生。三伏天防寒应避免空调直吹,冰镇饮料、冰淇淋等寒性食物不宜过量食用。

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阶段,也是养阳气的最佳时机。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及“内病外治”的理论,在人体上进行取穴并把特制药物贴敷在穴位上,将药物和穴位的功效相结合,给予机体温阳补益的治疗,有助于温补阳气、温通经络、驱除体内寒邪。特别是慢性鼻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虚寒性消化系统疾病及寒性关节痛等疾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贴敷、艾灸等,从而达到阴平阳秘、冬病夏治的疗效。

中医认为,三伏天养生应顺应时节和季节规律,夏天该热就得热,该出汗就得出汗。因此,我们要顺着季节规律,用“热养法”以热制热。

1、多喝热茶

冷饮只能使口腔感到凉爽,由于血管受冷收缩,反而降低了身体散热的速度,而喝热茶或热水能促进汗腺分泌,更能解暑,需注意的是温度不应超过60℃。

2、多吃热食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生姜有助于温中散寒。此外,肉桂、茴香等温性调味料,羊肉、牛肉等热性肉类,也可以温阳散寒,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食用,但有牙痛、上火、发烧等症状或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

3、适当出汗

三伏天运动,可以加速体内的新陈代谢,还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防止中暑。可以选择早上或傍晚进行慢跑、太极、健走、游泳等强度较小的运动项目,达到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目的。

  编辑:张纪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