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省胸科医院微信服务号

扫一扫关注医院订阅号
健康教育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医护天地  >  健康教育  >  正文

【重视】天气寒冷,保护“怕冷”的心脑血管,做好这4点!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17日 09:50点击次数:

近期天气寒冷,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对于许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寒冷季节堪称 “魔鬼” 季节。那么,心脑血管疾病为何与气温有关呢?我们又该如何做才能减少意外发生呢?

天气寒冷为什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血管“遇冷变窄”

当寒冷的空气来袭,血管就像怕冷一样,会自动收缩。这一收缩便引发了问题,血管通道变窄,血压如同失控的气球急剧上升。心脏为了将血液泵出去,不得不加倍努力工作,负担瞬间加重。想象一下,原本顺畅的高速公路突然变窄,车辆拥堵,压力全集中在入口处,心脏就如同这个入口,承受着巨大压力,稍有不慎,心肌梗死就可能找上门。

交感神经“兴奋过头”

寒冷刺激会让交感神经变得异常兴奋,它会命令心脏加速跳动、收缩力增强,心脏工作量增大,耗氧量也随之飙升。然而,此时血管却因寒冷而收缩,血液供应跟不上需求,心肌就像干涸的土地,得不到足够的水分灌溉,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就容易出现。

血液“黏稠如粥”

天凉了,出汗减少,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血液就会变得越来越黏稠。这黏稠的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缓慢,其中的脂质、胆固醇等就像泥沙一样,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加剧血管粥样硬化。一旦血管内膜受损,血栓就可能形成,堵塞血管,引发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

出现这些症状务必警惕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心脏发出的 “求救信号”

当出现胸痛,尤其是那种压榨性闷痛,且持续不缓解,可能还伴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时,一定要高度警惕,这可能是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表现。另外,频繁的心慌、心跳异常,比如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跳动,也不容忽视,应及时就医检查。

脑部发出的 “危险信号”

突然出现的头痛、头晕,感觉天旋地转,或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甚至出现言语不清、口角歪斜、视物模糊等情况,很可能是脑血管出了问题,比如脑梗死或脑出血,必须立即前往医院就医。

做好这4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武装到 “牙齿” 的保暖

头部、颈部、脚部是保暖的关键部位。出门戴上帽子,它能有效减少头部热量散失,就像给脑袋盖了一层 “小被子”;围巾围起来,护住颈部血管,避免其受冷收缩;穿上厚袜子和保暖鞋子,让双脚时刻保持温暖。老人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添衣保暖。

科学运动,增强 “心” 动力

适当运动能让血液循环更顺畅,增强心肺功能。不过,要选对时间和方式。太阳出来后,气温相对升高,比如上午 10 点到下午 3 点之间,是比较合适的运动时段。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温和的项目。散步时,保持每分钟 60 -80 步的速度,每次 30 - 40 分钟,既能活动身体,又不会给心脏带来太大负担。运动前别忘了热身,运动后做好拉伸。

合理饮食,给血管 “减负”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像蔬菜、水果、全谷物,它们就像血管的 “清道夫”,能有效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减少血管堵塞风险。比如每天吃一个苹果,或者一碗糙米饭,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要少吃高脂肪、高盐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等,因为这些食物会让血液变得更黏稠,血压容易升高。

定期监测,心中有 “数”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家里备个血压计,每天定时测量血压。如果发现血压波动大,或者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这是维持病情稳定的关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