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释义: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意志不可自满,享乐不可过甚。
2、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晋书.轩帝记》)
释义:贪图眼前利益,会留下深远的不良影响;沉迷个人私利,会损害自己名声。
3、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三国志.魏志》)
释义:解决寒冷的办法莫过于多穿件皮袄;防止别人说长道短,莫过于加强自身修养。
4、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释义:如果不注意小节,其结果会积小成大,最终连大德也要毁掉了。比如造山,已高至九仞,只是少一筐土,山也没有造成,这岂不是以小害大!
5、学者为人,天下无实学;仕者为己,天下无善政。(明.钱琦《钱公良测语.规世》)
释义:做学问的只是为了给别人看,天下就没有真正的学问;当官的只是为自己谋私,天下就不会有善政。
6、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清.顾炎武《大臣》)
释义:做臣子的之所以能欺骗君主,贻误国事,必定起自于贪图钱财和贿赂。
7、徇族朋党好恶之私,已虽正而必陷于邪。(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释义:根据亲族朋党的意愿为他们徇私,即使是清正的,也必然陷于邪恶而不能自拔。
8、必先修正其在我者,然后徐责其在人者,威乎刑罚。(《荀子.富国》)
释义:必须先纠正自己的缺点,然后慢慢地去批评别人的缺点,这样威力比刑罚还要大。
9、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此百世不依之道也。(《史记.平津侯生父列传》)
释义:懂得如何自我约束,然后才能懂得如何治理别人。天下从来没有不能自治而能治理别人的人,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10、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礼记》)
释义:为政者不能见利忘义,更不能因面临危险而变节。
11、我不能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谋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谷以下求生,必不及矣。(《韩非子》)
释义:我如果不以清政廉洁的作风工公正的执行国家的法律,而以贪楚的心理通过枉法来谋取私利,就好象从高高的山顶坠入深深的山谷还梦想能活下一样,是办不到的。
12、宁公而贫,不私而富;宁让而损己,不竞而损人。(元.张养浩《牧民忠告》)
释义:宁可为公而贫穷,也不为私而富有;在竞争中宁可因让着别人而使自己受损失,也决不因竞争而伤害别人。
13、徇己之心切,则至公之理;贪仕之性彰,则连接之风德。《旧唐书》)
释义:徇私的心情太迫切,就会违背公正的原则;作官的太贪楚,廉洁的风气就会减弱。
14、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西汉.司马迁《史记》)
释义:不能为了一个人的利益而损害天下老百姓的利益。
15、所立于下者,不废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西汉.刘安《淮南子》)
释义:对下级制定的法纪,上级不能带头破坏;禁止老百姓做的事,执政者绝不能做。
16、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唐.《贞观政要》)
释义:出现骄纵淫逸的苗头后,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然走向自我灭亡的境地。
17、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宋.王安石《言事书》)
释义: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都是在大功告成之后,可谁又知道,安逸享乐会招致祸患。
18、夫能遗其身,然后能无私,然后能至公。(隋.王通《中说.魏相篇》)
释义:能够忘记自身利益的人,办事才能无私,只有无私,才能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