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我头好晕,透不过气,可以不戴口罩吗?
患者
护士
“来,快躺下,有人晕针了”。护士徐慧立即上前把患者口罩脱下,只见他脸色苍白,额头冒汗。
注:
这是发生在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的一幕,类似现象屡见不鲜。就是我们常见的“晕针反应”。晕针,是一件常见的事。工作中见过不少晕针患者,有些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男子见到针也会很紧张。
什么是晕血、晕针?
全身不适
晕血、晕针,即患者对出血、接受穿刺注射或受到损伤感到极度恐惧,出现全身不适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晕厥。
晕血、晕针的原因有哪些?
患者过度紧张
心理因素
晕血、晕针的主要原因为患者过度恐惧与紧张造成的。由于心理恐惧、情绪紧张,使迷走神经兴奋及亢进,内脏器官血管扩张,引起心率缓慢、心肌收缩无力,致使大脑供血不足,导致血管性晕厥。
机体状态
一般情况下静脉采血都是在上午空腹的情况下进行,在陌生的环境中经过排队、挂号后,患者或体检者大多已经饥饿、体力不支、血糖下降,这样就使得机体处于应急状态,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脑血流量减少,出现头晕、眼前发黑、全身冷汗等晕血、晕针的现象。
身体机能下降
年龄
相对于老年患者,中青年患者更易发生晕血、晕针。中青年群体的心理反应性较敏感,对疼痛的感觉也更加敏锐,从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导致痛阈降低。采血时的疼痛刺激丘脑下部,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起晕厥。
中青年比老年人更敏感
体位因素
静脉采血患者一般为坐位,使下肢肌肉及静脉张力低,血液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减少,收缩压下降,影响脑部供血,引起脑组织缺氧,发生晕血、晕针。
脑部供血不足
外部环境嘈杂纷乱
环境因素
医院环境嘈杂拥挤,人员多、室内空气流动差,及在气压较低的闷热季节或狭小拥挤的空间,更容易发生晕血、晕针。
晕针晕血不丢脸,因为真的会晕倒
01
晕针、晕血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心悸、气短、四肢厥冷无力、血压下降、脉象沉细,甚至意识丧失。一般晕针、晕血发生前,身体都会有所暗示,比如:头晕眼花、心慌恶心、四肢无力、出虚汗等……
真正发生的时候,基本会瞬间昏倒,短时间内出现不省人事、脸色苍白、四肢冰凉、血压降低、心率减慢、脉搏细弱等情况,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抽搐;但情况较轻的人只会感觉心慌、出虚汗等。
一般情况下,晕针或晕血会持续 3~5 分钟,随后人就开始慢慢恢复意识,胳膊腿儿开始变暖,脸色也变得红润,心率、血压恢复正常,只是仍会感觉全身没劲儿。
02
如何预防?
自 / 身 / 准 / 备
1、如果条件允许,不要在自己饥饿、疲累、紧张的时候进行相关治疗;
2、接受治疗前,主动告诉医护人员,自己是否有晕针、晕血的历史,是否有直立型低血压史或神经官能症;
3、在治疗过程中,分散注意力,多和护士或陪同的人聊天,尽量放松,有先兆的时候可以通过深呼吸来调节;
4、打针或抽血之前,可以选择半躺或直接躺下,这样有利于全身肌肉的放松,也可以在发生晕针或晕血时及时躺下;
5、打完针或抽完血以后不要立马起身,以免晕倒摔伤,静坐或躺着休息一会儿,可以喝点温开水或糖水;
6、随身带温水或糖水,有先兆或者不舒服的时候就喝几口。
护 / 士 / 准 / 备
1、分散注意力。采血前可让对方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告知一些准备工作,让其有一个思想准备过程。在采血及治疗过程中,分散注意力,用聊天等方式使其放松,有先兆的时候可以通过深呼吸来调节。
2、提供舒适清洁的采血环境。采血室的环境应空旷安静;多备一些休息椅;墙上张贴宣传海报,供患者阅读;放些轻音乐,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可以有效降低晕针发生率。
3、密切观察患者变化。可从面部表情及动作观察患者是否紧张,如果发现有晕针的可能,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对高危人群,采血前应询问有无晕针史,如有,可采取卧位采血。
4、提高穿刺水平。娴熟的穿刺技术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有效地降低晕针发生率。采血动作应规范,采用无痛技术,并根据个体血管的特点,选择合适血管,使用不同穿刺方法、穿刺角度,尽可能做到一针见血。
晕血晕针的处理办法
一般发生晕针或晕血都是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候,所以意外发生时,基本会有医护人员帮忙处理,不必太担心。
1、立即停止治疗;
2、到空气流通的地方躺下并抬高腿,且要高于心脏水平,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直接吸氧;
3、适当保暖;喝点儿温水,进食含糖高的食物或饮料。
4、必要时给予药物抢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