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2022年,距离1981年全球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已经过去整整42年。都说时间能改变一切,但对于艾滋病,时间却未曾改变它。大众对这个疾病或多或少还是存在恐惧和歧视的。不过,最近2年在艾滋病领域有个爆炸性新闻,就是“U=U”的提出,这个开创性的信息,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那么U=U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又为什么说这是爆炸性新闻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让我们回到2016年的美国,一场盛大的同性恋游行活动正在举行,也就是在这场游行中,U=U第一次出现在了我们眼前。U=U就是Undetectable equals Untransmittable,翻译过来就是检测不到等于不传染,通俗的说就是HIV病毒载量检测呈阴性,就算存在无保护的性行为,也不会传染。
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其实说实话,我最初听到这个新闻的时候,自己都不相信。当然,「U=U」肯定不仅仅只是一个游行口号,那是由大量科学研究证据作为支持的。
游行结束后不久,美国艾滋病领域的专家共同发表了一个有关HIV感染者传染性的「共识声明」,声明提到:「稳定接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 的艾滋感染者,其血液中的病毒载量若持续六个月以上控制在测不到的状态时,其传播HIV病毒的风险是可忽略,甚至不存在的 (negligible to non-existent) (所谓「可忽略」的定义为:微乎其微或未达需要考量的显著程度)。尽管感染者血液中可检测到艾滋病毒,也不会感染他人。」
该声明很快得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超过700个组织的支持,就连美国疾控中心(CDC)、WHO、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柳叶刀杂志(Lancet)等重量级的官方或科学机构都支持「U=U」。
其实,早在2000年,就有一些小样本研究关于抗病毒治疗在预防HIV传播方面的作用。2007年至2016年,全球横跨三大洲18个国家,分别进行了HPTN 052 研究、PARTNER 研究以及最新的 Opposites Attract研究,结果均支持U=U结论。
所以「U=U」,不仅仅只是感染者的一个游行口号,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科学。宣传「U=U」一方面是为了让大家意识到,HIV感染者也可以拥有健康的性生活,另一方面是普及抗病毒治疗带来的好处以及对阻断病毒传播的重要意义。
当然,宣传「U=U」的目的不是鼓励无保护性行为,毕竟,服药的感染者和他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虽然不会对对方产生什么威胁,但很可能让自己感染其他的性传播疾病,或者发生HIV的交叉感染,导致耐药等结果。
最后,和大家总结一下,U=U有大量研究结果支持,得到了世界各大权威机构认可,是科学可信的。要做到U=U,必须早做诊断,坚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尤其是定期检测病毒载量至关重要,很多医疗机构都可以提供这些服务。
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的接触不会传播HIV病毒,在U=U的时候也不会通过性传播HIV病毒,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歧视HIV感染者呢?若艾滋病毒感染者达到了U=U,源于社会或内心的歧视也就不具备任何理由,更不应该被孤立。
让我们共同努力,消除社会及个人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营造一个没有歧视只有微笑的世界。
专家介绍
刘 阳
专家简介
副主任医师
专业领域
擅长各种肺部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真菌病、结核性胸膜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治疗,尤其对免疫功能低下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坐诊时间
每周四全天
编辑:文稿 内五科 刘阳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