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日前发布的
流感监测周报显示
目前我国南方省份
流感活动上升
专家预测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今年我国的流感流行季
可能提前到来
流行毒株也与去年不同
流感怎么应对?如何防护?
下面这些知识
为你解惑
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人群普遍易感,60岁及以上老人、5岁以下儿童、孕妇以及患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风险更高。
根据病毒核蛋白与基质蛋白的不同,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四型,今年报告的毒株主要是甲型H3N2,而去年是甲型H1N1,因此大众对今年流行的H3N2毒株的免疫力就会更低一些,需引起重视。
流感有哪些症状?
主要以发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起病,体温可达39~40℃,常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等,可有畏寒、寒战、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流感病毒感染可导致慢性基础疾病加重。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如何预防流感?
1.主动接种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重症最有效的手段。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快,每年流行的毒株都可能不同,因此,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以确保接种者获得针对当年流行毒株的最新保护。
疫苗接种后并非立刻起效,通常需2-4周产生抗体,建议受种者在流感流行季(通常是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来临前一个月接种流感疫苗。
2.做好日常防护
病毒多通过飞沫、接触传播,日常防护要抓细节:在医院、地铁、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务必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贴合面部不留缝隙;回家后、饭前便后用“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避免用脏手揉眼睛、摸口鼻;室内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降低空气中的病毒浓度。
3.增强自身抵抗力
免疫力是身体对抗病毒的“核心战斗力”: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打乱免疫系统节律;饮食上多吃新鲜蔬果、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豆制品),少吃高油高糖食物;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瑜伽、游泳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